找到相关内容240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开光法会

    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开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的般若智 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1991826.html
  • 佛教的入世应用

    借助于人,惟判断力则为主事人所必需。这种判断力的养成,必先明白事理,懂得世故人情,方才能判断得正确。但所谓明白事理,谈何容易,世俗上讲的事理,在佛教的眼光看,往往不是真的事理。如此明白了佛教的教理,...世人所以不能明达事理者,因为深着我执,不知不觉的被烦恼惑业所蔽,心有挂碍,遂起恐怖颠倒,以这样的心去分别事物,当然不能得其真相。譬如军官临阵,军中起了一点谣言,他就顾虑到自己的身命,和他的妻子财产,自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551134.html
  • 妙云集书摘——中观今论自序

    理性平等,理性一如而不碍事相差别。在同一的缘起法中,成立事相与理性,而能不将差别去说理,不将平等去说事,这才能恰合事理的样子而如实知。一般自以为真俗无碍的学者,不知“处中之说”,...事相一样。须知缘起法,近于辨证法,但这是处中而贯彻事理的。从正而反而综合的过程,即顺于世俗假名的缘起法,开展生灭(变)的和合、相续的相对界。即反而正而超越(反的双遮)的开显,即顺于胜义性空的缘起法,契合...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2269026.html
  • 华严五教止观哲理探

    ,为中国大乘佛学华严宗奠立基础,其影响极为深远。所谓“五教止观”,就宗教立场而言,原是指五种不同层次的修行境界:法有我无门、生即无生门、事理圆融门、语观双绝门,以及华严三昧门,杜顺大师并将之应用在判教...、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的“八不中道”是也。  三、“事理圆融”---一元唯心论  五教中的第三教是“事理圆融”的一元唯心论,也便是大乘终教。先前大乘始教已达到“人法两空”的境界,但如前所言,大乘始教...

    俞懿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146106.html
  •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

    理连人伦,因之亦可上下其说。往上为“天理”,往下为“事理”,中间则为“情理”。这三维一旦连着法域,便转而为法理或法意。   先说“天理”。首先要澄清的是,由于“天理”在情理法场域中是标识性的提法,...行“疑云不委夫奸,此状未为通理”;第90行“刘请为孝妇,其理如何”;第113行“生子理须归父”;第170-171行“移子从母,理在无疑”等,皆是。   再分析“事理”。事理,从字面解,是指事情的道理...

    王斐弘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4497097.html
  • 《华严五教止观》略释——乘达

    。  本论整体上开为五门:一、法有我无门;二、生即无生门;三、事理圆融门;四、语观双绝门;五、华严三昧门。很明显,这正和华严宗的判教理论相应。法有我无门属小乘教,生即无生门属大乘始教,事理圆融门属大乘...,所以主张众生根性有五种不同,其中定性二乘及无性阐提的两种根性,不能转入大乘而成佛;又说人法二空,真如之理,凝然不变,三性差别,性相各不相同,以事理各别,故真如与现象之关系是分离的,未能融通.又唯识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541449.html
  • 天台戒律观初探

    为无漏之智,能运载行人出生死海。不管是乘是戒,都是以如来藏之理作为其体,两者并无差别。又因为众生沉迷时间太久,事理二障,各有轻重,直到修时,才分戒乘缓急四句,就四料简列表如下: 一...义理。而戒急乘缓者,虽然天身,有福报,但是不能见佛不闻法,故《大集经》云:“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于乘缓者,乃名为缓。”戒急者障轻,能得人天果报。或缓或急都是跟我们的业障有关,事理二障俱轻者,则戒乘俱急...

    宗 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160590.html
  • 藉圆相以表法 假身势而说禅--仰山慧寂禅法述略

    “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异之。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于言下...的彻悟禅法,毕竟是得之于沩山的开示。沩山的“思尽还源”与“事理不二”的开示,使仰山彻见心源,终身受用不了,因而他依止沩山长达近十五年之久。事实上,仰山后来的开示学人,除了采用圆相与身势作为表法的手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2753508.html
  • 禅诗理事圆融论

    理事无碍观的基础。“理事无碍观”使理熔于事,事融于理,事理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杜顺认为,纵是体证了真空观,能够契悟真空之理,但对事却未能尽了,故开立理事无碍门,使不可分之理能够圆融互摄于一尘,而可分限之事亦能遍布于法界,各种事理均能炳现无碍,双融相即。若仅现于事相,则会起入世恋世之心,而执著于享乐境。若仅现于理体,则易起出世厌世之心,而局囿于喜爱无漏小果之境。理事并观,心无所执,自能悲智双运,成就无...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4156678.html
  • 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

    念佛法门的本义   二、从唯识学看念佛法门的禅观理论及功效   三、从中观学看念佛法门的实相念佛之禅观   四、中观与唯识之事理合明则念佛法门之大道全彰   五、禅观在唯识和中观中的最高形态及...观学则称为般若学。瑜伽者相应义也,能所合一是为相应。般若者,智慧之义也。如实悉知悉见一切法性相事理为之智慧。笔者基于唯识与中观的学理欲对念佛法门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进行一番探讨。旨在不囿于净土宗之樊篱...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5661652.html